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数字体育研究创新团队》

团队简介: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数字体育研究创新团队》:2023年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本团队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方针为指导,助力建设“健康陕西”为目标,致力于组建一支探究数字体育创新发展的青年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数字竞技体育、数字群众体育、数字体育产业、数字学校体育四个方向。团队主要任务是从数字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出发,以数字体育全面促进健康陕西与体育强省建设。
团队负责人简介:柴王军教授

柴王军,男,汉族,1983年1月生,山西运城人,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2021年8月以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进入西安体育学院工作,曾任职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学研办主任,山西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体育赛事活动与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宁夏体育产业智库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西安体育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数字体育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校级科研平台“智慧体育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多家体育类CSSCI外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6项,共发表CSSCI30余篇。现任运动训练学院副院长,负责学科建设、科研和研究生管理工作。
团队特聘专家简介:黄谦教授

黄谦(1971—),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陕西省首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首批陕西省领军人才。国家体育十四五时期决策咨询专家。主持包括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常委,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和神经管理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家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内多家体育类和管理学经济学核心学术期刊和国外多家一和二区SCl和SSCl期刊评审专家。在体育人文社科领域主要运用管理学研究范式,即以问题和理论导向下的科学实证分析来开展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上。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6项。多次应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主要报告。
团队外聘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一:数字体育产业
沈克印(1979—),男,河南新乡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体育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建设点负责人,湖北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2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体育产业的研究。
任波(1990—),男,安徽滁州人,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体育产业系列论文60余篇,其中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级社会科学基金6项。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体育产业的研究。
研究方向二:数字竞技体育
胡海旭(1983—),男,湖北黄冈人,教授,博士。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运动训练学院训练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体能支部书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竞技体育研究院(体育总局高端智库(2023-2025年))特聘专家,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学术带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因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双博士后。研究领域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分期/数字化训练与表现分析)、飞行员等特殊人群训练应激反应多模态量化评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在《体育科学》等C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BMJ Open Sport Exerc Med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篇。。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竞技体育产业的研究。
金成平(198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网球教学与训练),武汉理工大学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2002.09—2006.06,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2006.09—2009.06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硕士;2015.09—2018.06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理事,教育部硕士论文评审专家,体育类CSSCI外审专家。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学校体育的研究。
研究方向三:数字群众体育
李国(1981—),男,山东汶上人,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与经济管理研究。201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2019年至2020年北京体育大学访问学者。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江苏省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三十一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三十二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重大体育科研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重点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已发表期刊论文 38 篇,其中CSSCI收录25篇。出版著作《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非平衡演进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体育产业的研究。
傅钢强(1983—),男,教授,在读博士。2007年浙江工商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南京体育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入选全国大学生攀岩协会优青计划,2013年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优秀体育教师”荣誉称号;2013-2014年度校“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2015-2016年度校“育人奖”先进个人,2020年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1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各1项。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群众体育的研究。
研究方向四:数字学校体育
董宏(1987—),男,山东日照人,副教授,博士,博士后,台湾大学访问学者,东吴体育智库特聘研究员,原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助理(挂职锻炼),现就职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多家体育类核心期刊审稿专家。研究领域为体卫融合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生日运动负荷监测分析与评价,擅长运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进行交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重大项目2项,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在《体育科学》等期刊上发表CSSCI学术论文10余篇,省级刊物学术论文1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决策咨询报告5份,获副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份,市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份;出版学术专著2部。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学校体育的研究。
江礼磊(1987—),江苏盐城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年-2021年,本科就读于宝鸡文理学院,本科阶段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二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喜问奖教奖学基金,秦岭才俊“硕士奖”等荣誉。2021年-2024年,在西安体育学院读硕士研究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三等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主持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期刊《体育学研究》发表《数智技术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应用场域与实践路径》、以参与作者身份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体育科研》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篇、以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形式参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第一届体育经济与管理高峰论坛”、“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国内学术会议。团队核心成员,在团队中负责数字学校体育的研究。